1
这几天我的朋友圈被两位考上北大的准大学生刷屏了。
他们来自不同的省份,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来自寒门。男生在收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时,正在工地上拌砂浆,而女生则写下了令人动容的文字“感谢贫穷”。
毫无疑问,北大的录取,将深远地影响这两位同学的人生轨迹,说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也并不夸张。能够考上北大,对于寒门子弟,尤其是农村子弟来讲,在当今这个年代,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为他们感到高兴,也发自内心为他们鼓掌。
2
但鼓掌之余,我还有更多思考想分享给他们,如果他们有缘看到这篇文章的话。
以下的话,不仅仅是相对这两位准北大生说的,也是对出身寒门,考上清华/复旦/交大/浙大等所有名校的小同学说的。
首先,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名校代表着一种至高的荣誉,但务必要尽快转身不可看得太重。
考上顶级大学,可能是寒门家庭几代人的梦想,也可能是一个小地方数年以来的首次,当地对你的认可,完全可以想象。一份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不仅是对同学本人的肯定,更代表了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地方的荣誉。因此,某个小地方有某位同学考上了北大清华,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的场面就不足为奇了。
但对于同学本人来说,务必要尽早卸下这份荣誉。
你得明白,不会因为你出身寒门,在几千名北大新生中,就会有什么不同。你在小地方受到的高规格待遇,在北京城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如果把在当地形成的“人中龙凤”的标签人设带入大学,等待你的可能是巨大的落差和接踵而来的失望。
第二,考上名校,是寒门子弟逆袭的重要一步,但也只是一步。
现在来回答文章标题的问题,考上北大,离寒门子弟逆袭还有多远?我的答案是,非常远,要多远有多远。
好比两万五千里长征,考上一所好大学,可以认为走出了第一步。这一步至关重要,但也仅仅只是无数步当中一步。
小同学们需要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一个名牌大学的学历,远非人生畅行无阻的通行证,更不是寒门子弟逆袭的保证书。每年毕业的数万名校毕业生当中,绝大部分最终都会“泯于众人”。
按照正态分布来讲,考入名校的寒门子弟,绝大部分也将和他们一样,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普通的白领。你在周围同龄人当中,或者放大了看,在社会的坐标轴当中,只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点,这种位置完全没办法带给你此次考入名校时的自豪感。相反,它极有可能带给你很多的负面情绪:焦虑、彷徨、迷茫、挫败和自我拉扯。
相信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不仅寒门子弟难以延续高考入学时的那种心态上的自豪和辉煌,就算正常家庭或者优渥家庭出身的同学,同样免不了泯于众人的归宿,这是社会规律,而人是无法逃脱规律的。
因此,认清这个现实,有助于小同学们调整好心态,并尽早为自己的将来做好打算。
千万不要认为,我上北大了,人生自此就有了保障(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少哈),前途自动一片光明,这都是非常幼稚的想法。人生要成功,哪怕是最世俗意义上的生活得好,也都需要付出艰辛持续的努力,没有人可以仅凭一纸学历,就可以过得很好。
比如说,北大毕业生每年上万人,我为什么要招你呢?还没有考虑隔壁清华的,国外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的。
走好第一步,忘掉第一步,做好长久奋斗和艰苦努力的心理建设,是每位刚入学的小同学都应该要有的心态。寒门子弟在这方面是有“先发优势”的,你们只需要拿出高考考上北大那股劲,继续奋斗即可。
第三,要敢于自我革命,抓住“城市化”的机会,重新塑造自我。
这一点是我最想说的,也是最有现实意义的。
按照概率分布来说,绝大部分同学(包括寒门同学)都终将平凡,极有可能当地敲锣打鼓庆祝你考上北大的时候,就是你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但是对于寒门的同学来说,如何利用好名校这个平台,完成自我蜕变,显得比其他同学更有现实意义。
毕业后你可以不成功,但应该变成一个全新的更好的自己。
小地方来的同学,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性格基因里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小地方”的痕迹。我高中时学文科,老师给我们分析农民阶层的几大特点:自私、狭隘、分散、保守。我相信或多或少,这些考入名校的寒门子弟,也会带有这些特点,尽管有时候表现得并不那么明显。
但毫无疑问,能考上名校的寒门同学,一定不会再回到“农民阶层”这个社会圈层里了。大家不要误会,我这样说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只是客观描述事实。那么,在这些寒门同学今后的发展里,克服一些有局限的性格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
刻意地,努力地,花大力气去改造自我,提醒自己克服掉一些不太好的性格习惯,包括思考问题的逻辑路径,比如让自己的心胸变得更加广阔和包容,逼着自己拥抱不确定性和培养自己的冒险精神,这些都是小同学进入大学后可以去做的事情。
寒门出身的同学,容易有的心态和习惯大概有这样几个:自卑、敏感、自尊心强、保守、极度节约。
这些习惯的背后,都是长期的生长环境决定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整个阶层属性植入的。如今进入一个全新的平台后,这些东西就会显得格格不入,进而会不断冲击这些同学的性格和认知的稳定性。有冲击是好事,能主动意识到冲击的来源并加以利用,就能完成认知的升级和自我的蜕变,否则就可能变得更自卑,更敏感也更保守,这是一个不好的循环。
举个小例子。寒门子弟在面对金钱时的观念往往是“节流”重于“开源”,更不会想到运用“杠杆”(负债)。
我想起了一个大学同学,毕业时拿到一个很好的美国常春藤名校的硕士录取机会,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就放弃了留学机会。但事实上我知道,有朋友愿意借钱给他去读书,由于他本能地对借钱这件事很抵抗,所以放弃了深造的机会。
因此,反思自我,克服不好的原生环境带来的性格深处的影响,以更大的格局,更宽广的视野,更包容的心态升级自我的认知系统,是寒门子弟在大学里面临的最大挑战。
这一过程我把它称之为“城市化”的过程,因为这些同学与城市文化,尤其是大城市文化的交融,在大学才算是真正的开始,如何在四年内完成他们的同学二十年完成的进程,是寒门同学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好在名校天然具有这个土壤,只要小同学们能意识到这些,积极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要完成自我升级,并不算太难。
第四,做好面对内心冲突的心理建设。
以我的观察来看,不少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在大学毕业后,都会面临非常激烈的内心冲突。
这种冲突来源于入学时的“人中龙凤”的荣誉感自豪感和毕业后特别普通平凡的巨大落差,也来源于家庭甚至家族的巨大期望和干瘪现实之间的落差,还来源于原生家庭的价值体系和接受完城市化改造后你的价值体系之间巨大的分歧。
毕业后,你会发现,北大清华的同学,找工作一样非常困难。找了好几个月没人要的清北毕业生并不鲜见。
老家的人一听你是北大的,就会默认毕业后不是当大官就是赚大钱,然而你发现两条路好像离你都十分遥远,哪怕要在北京找个就好点儿的房子离公司近一些,也未必负担得起房租。
价值体系的差异就更加明显了,父母死活都觉得你应该25岁嫁人,但你天天叨念的是男女平权,婚姻自由。
这些冲突会伴随着寒门子弟入学到毕业到工作,甚至整个人生。有些冲突是可以解决的,比如你拼了命努力,可以解决如上的第一第二个冲突。但有些冲突可能你一辈子也解决不了,比如和父母的价值分歧。
不管能不能解决,但提前有了预期,事后真的面对时,也就会更坦然从容些。
3
现在寒门逆袭更难了还是更容易了?
有过小地方经历的同学应该都会认同,现在是更难了。
年春节,我和高中班主任吃饭时得知,我们那一届高考,是县城里近十年最好的表现。此后再也没有学生考上过全国排名前几的大学,这说明什么?
宏大的背景分析,精准的数据,我就不列举了,大家去网上搜一搜,非常多这方面的论证,结论都是指向同一个,也就是现在的寒门子弟要通过教育这条路来逆袭,比以前更难了。
事实上,各行各业,草根要逆袭,都的确比以往更难了。比如互联网创业这个路径,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少的“造富神话”,大家都进入了存量竞争,寡头垄断的时代。创业者很多到头来都是为寡头打工,为资本打工。
创业逆袭的路正在越来越窄,然而更残酷的事实是,对于很多寒门子弟来说,要真正实现所谓的阶层大跃迁,实现真正的逆袭,创业几乎是唯一的路。这是新的一代寒门子弟不得不面对的历史进程。
行文至此,我又想到了那句无比正确的话: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经融思维
让一部分人先懂金融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alajiasia.com/jljsxw/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