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辐鳍鱼纲Actinopteri
目: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
科:花鳉科Poeciliidae
属:花鳉属Poecilia
种:孔雀花鳉P.reticulata
二名法
Poeciliareticulata
Peters,
分布地
那孔雀鱼作为花鱂(Jiang)科的成员自然而言的也就拥有一个非常坎坷的归属故事,这个故事坎坷到几乎可以贯穿整个花鱂家族的历史。那说到这个故事我们就先要提到这样一个人——JuliusGollmer先生,一位居住在委内瑞拉的德国药剂师,一直沉迷于他的业余爱好生物学研究,并引以为豪。到年间,他曾数次将其在委内瑞拉亲自采集到的各种不同物种的昆虫、动物、鱼类以及植物运往德国国内,收件人中包括柏林动物博物馆、柏林动物园和柏林植物园。柏林博物馆方面很快便确认收到了Gollmer先生首次运来的货品。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博物馆负责人对随后寄来的61条新奇鱼种却没有重视,只给了Gollmer先生几句言不由衷的赞扬和极少的酬金,马上就将这些标本封存起来,没有再与Gollmer先生联系。这些鱼儿是JuliusGollmer先生于年在拉美国家委内瑞拉(Venezuela)首都加拉加斯(Caracas)自家附近的里约咕也喏河(RioGuayre)中捕获的。对于这件事,Gollmer先生自然很不高兴。顺便说一声,JuliusGollmer先生直到年去世都没有回到他的故土柏林,我们甚至无法去考证这位对世界生物学做出如此贡献的人物出生于何年何月,我们能考证到的,仅仅是一份没有照片的德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捐赠者档案,以及传闻JuliusGollmer先生逝世于年一次中美洲考察时的意外。
△德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档案界面截图△W.Peters
然而,世间万物皆有转机,年德国鱼类学者WilhelmCHPeters(-)接替了同年去世的Heirliechtenstein出任柏林博物馆的馆长。直至年,W.Peters才着手研究这些在档案馆封存许久的鱼类标本,并首次给出了该鱼的生物学描述。这种美丽的小鱼看起来和花鳉(Poecilia)属的鱼类很相像,所以WilhelmCHPeters就将其命名为Poeciliareticulata。拉丁文reticulata的意思是网状的花纹,意指该鱼身上部分重迭的鳞片形成的蕾丝般的图案。Poeciliareticulata直译成中文就是“网纹花鳉”。WilhelmCHPeters是世界上最早对这种小型淡水鱼进行了描述的科学家,但令人费解的是对雌鱼进行了描述,而Gollmer先生却是将雄鱼和雌鱼成对地送回德国的。在柏林博物馆,当年Gollmer先生寄去的孔雀鱼只有雌鱼被命名为Poeciliareticulata,而同时装有雄鱼的两个标本瓶则最终贴上了Giradinusguppyi的标签。很明显,这些标签是在年以后被人贴上的。世人一直无法了解Peters迟迟不对雄孔雀鱼进行生物描述的确切原因。至于孔雀鱼是卵胎生鳉鱼这一事实,直到后来水族爱好者们开始饲养此鱼后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柏林博物馆同批研究的标本之一
网纹花鳉Poeciliareticulata,这个学名听来陌生而晦涩。百年后的今天,在世界的东方,这种美丽的小鱼却有着一个家喻户晓而又非常好听贴切的名字孔雀鱼。年,西班牙的SeniorFilippi得到一些来自巴巴多斯(Barbados)的孔雀鱼标本,由于他没看到Peters曾经做过的描述,而误认为自己发现了新的鱼种。SeniorFilippi也发现这种鱼看上去和花鳉(Poecilia)属的鱼十分相似,于是将它称作Lebistespoeciloides。也就是现如今所说的虹鳉。
几乎是与此同时,年,英国生物物种收藏家、传教士RobertJohnLechmereGuppy(-)从特立尼达(Trinidad)向伦敦博物馆寄运了一些孔雀鱼的标本,经大英博物馆的AlbertGunther博士鉴定此标本为新的物种,将它们命名为Giradinusguppyi。有趣的是,A.Günther并没有承认先前Peters的命名,因为Peters只是给出了雌鱼的生物学描述。为表彰RobertJohnLechmereGuppy的功劳,遂以Guppy作为该鱼的英文俗名。由此,孔雀鱼的名字便在欧洲大陆流传开了。到年为止,英国、法国、德国和许多其它国家的动物园都兴建了水族馆,这些水族馆逐渐演变为动物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年到年的数年间,很多人都声称首次“发现”了孔雀鱼,众多稀奇古怪的由这些发现家们命名的孔雀鱼的名字也就随之而来。年,Siggelkow首次将活体孔雀鱼以Giradinusguppyi鱼的名义进口至德国。随后几年中,孔雀鱼及其俗名Guppy也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了。
到了年,当Regan开始将孔雀鱼的所属科修正为Poecilidae时,在柏林和伦敦的那些鱼标本也被确认为属于同一种鱼,并被重新命名为Lebistesreticulatus,并承认Peters的工作为第一次有效的生物学鉴定。年,Rosen和Bailey对孔雀鱼的分类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正,变更其种属名为Poeciliareticulata,他们也对Peters于年对该鱼的生物学描述的有效性再次给予了承认。
不幸的是这个命名故事还没完。没隔多久,Poecilidae的名字再次受到重新核定,并“返古”般用回以前的Lebistesreticulatus,对于孔雀鱼,这一名字似乎更加贴近。但是谁又知道,孔雀鱼命名的命运就是那么扑朔迷离,一些其它国家的科学家们竟然鬼死神差地又将孔雀鱼重新命名为PoeciliaGollmer,据称此举是为了纪念Gollmer先生最初的贡献。
不管怎样,网纹花鳉(Poeciliareticulata)这个最初的学名直到今天还在使用。Gollmer先生被公认是孔雀鱼的发现者,他生前恐怕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发现的这种美丽小鱼在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居然会产生那么多形态各异的变种,而且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欢迎,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热带观赏鱼品种之一。为了便于大家对孔雀鱼命名过程中这一段有趣而热闹的历史有个较为具体的印象,我们把孔雀鱼使用过的不同学名一起列在下面以供参考:
AcanthopHacelusguppii
AcanthopHacelusreticulatus
Girardinusguppii
Girardinusreticulatus
Haridichthysreticulatus
Heterandriaguppyi
Lebistespoeciloides
Lebistesreticulatus
Poeciliareticulatus
Poecilioidesreticulates
……
自从19世纪从中美洲来到欧洲鱼缸开始至今人类饲养孔雀鱼已经有超过年的历史。(在产地这些小鱼被作为生物防治的手段控制水生害虫的数量已有将近千年的历史,但是这里不参与讨论)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了超过10种体色,将近10种颜色系统,15种尾型(目前主流承认13种)的世界最复杂的人工饲育物种系统之一。
△IKGH孔雀鱼分类表——版在我国,孔雀鱼最早于19世纪末传入我国南方,由于当时国内外环境的不稳定,很快便销声匿迹了。
△民国时期的海报上就有金鱼孔雀鱼混养的蜜汁组合真正的品系孔雀鱼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从日本和东南亚进入我国,实际上引种时间不过30年,并迅速成为水族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经过多年世界各地的学术研究,现在已经形成了多套针对世界各地区审美差异的饲养标准,以及一套世界通用的比赛标准。目前学术界常以此作为毒理,病理或是遗传研究实验对象,为世界人民的精神健康和生理健康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上知网一查就能感觉到世界人名对于研究如何弄死孔雀鱼的极高热情)
历史交代的差不多了,坑我已经挖下了,下一期我们就来介绍我们的第一个孔雀鱼品系大类——礼服,敬请期待!
引用:
Poeciliareticulata.IntegratedTaxonomicInformationSystem
AlbersPCH..Evidenceforevolutionofguppiesinasemi-naturalenvironment.Neth.J.Zool.50(4):-.
AlexanderHJ,BredenF..SexualisolationandextrememorphologicaldivergenceintheCumanáguppy:apossiblecaseofincipientspeciation.J.Evol.Biol.17(6):-.
Yellow-Top-SwordEndler’sLivebearerPoeciliawingeiByJohnMoyles
虹鳉互动百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alajiasia.com/jljsxw/5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