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们不想去俄罗斯,实在是俄罗斯都不愿意收留啊。
大概是大家看到了如今俄罗斯力挺叙利亚、伊朗、委内瑞拉等反美国家,就理所当然认为当年萨达姆、卡扎菲可以选择逃亡俄罗斯,实则时移世易计划没有变化快。
俄罗斯外交有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亲美——联美——反美
苏联解体后,当时以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政府一头扎进西方世界的怀抱,幻想靠“全盘西化”进入美欧发达国家的行列。谁知“休克疗法”的激进猛烈不但使俄罗斯病上加病,而且还差点要了俄罗斯的命。这个时候的俄罗斯“亲美”是主导,当然跟时为中东枭雄的伊拉克萨达姆和利比亚卡扎菲志既不同,道更不合。
普京总统上台后,俄罗斯政府一改叶利钦时期的极端西化政策,实行注重俄罗斯国家利益和符合国情实际的自主外交:联美而不完全依靠美国。这个时候的普京侧重于和西方国家领导人搞好私人关系,普京和小布什的亲密关系世人皆知。美国事件后,世界领导人中第一个打电话给小布什慰问美国的就是普京。这个时候的俄罗斯与当时的萨达姆关系一般,没有怎么差,但绝谈不上好。后来卡扎菲败落后,俄罗斯对美欧的插手利比亚事务也仅仅是口头谴责。
而到了叙利亚内战时,俄罗斯因为俄格战争和克里米亚事件与西方关系全面恶化,一则要保住中东地缘政治利益,二则要“围魏救赵”,转移西方克里米亚事件和乌东战争视线,自然对巴沙尔政权的支持不遗余力。随后连带支持伊朗、委内瑞拉,以打破西方的全面围堵打压。
当然萨达姆和卡扎菲的败亡也有俄罗斯独立初期的力有不逮,一方面当时苏联解体不过十余年,国力不振,武器装备被大量倒卖,军队作战能力也大幅度下降,人心浮动,本身可谓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另一方面车臣战争旷日持久,俄罗斯攘外必先安内。
当年萨达姆和卡扎菲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甚至连俄罗斯都不放在眼里
萨达姆当年上台后,随即开始了自己称霸中东的“宏图大业”:先是和美国打得火热进行了两败俱伤的两伊战争,再是公然违背国际法侵略吞并了科威特,后来是对支持自己的俄罗斯首鼠两端“放鸽子”,这就是当年闹得不可开交的伊拉克毁约事件。年12月12日,伊拉克石油部给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发去一封信函,说是鉴于卢克石油公司未能履行合同,伊拉克石油部决定从12月9日起终止卢克石油公司在伊拉克西古尔奈—2油田的石油开发合同。该合同是俄罗斯在伊拉克最大的投资项目,总价值达37亿美元,合同有效时间从年到年年底。伊拉克方面突然单方面撕毁合同的唯一理由,表面看是卢克公司没有根据合同按期投资开发,实则是伊拉克有意对俄罗斯发泄不满,怪罪俄罗斯没有用全力去阻止联合国通过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决议。这样随着俄罗斯在伊拉克的最后经济利益不复存在,俄罗斯对伊拉克问题的立场变成了“轻装上阵”,萨达姆的被抛弃不言自明。
至于卡扎菲那就更狂妄了,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公然叫嚣要解散联合国常任理事会,要废除五常,无疑把中俄美英法五大国得罪了个遍。他风光的时候被非洲个酋长封为什么“万王之王”,行为乖张,出版了所谓“绿宝书”强行推销自己的所谓“伟大思想”。但后来看到萨达姆被审判绞刑后吓破了胆,转而又开始讨好西方,生怕自己会成为第二个萨达姆,这无异于是背叛俄罗斯。这样卡扎菲的末日来临时格外凄惨,不光俄罗斯难于帮他,就是之前的铁哥们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都宣布拒绝收留他,卡扎菲只有国内亡命逃跑。
地缘政治利益上,俄罗斯更侧重于叙利亚
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时,一则对俄罗斯的利益触动不大,二则萨达姆和卡扎菲都不是俄罗斯的铁杆盟友,俄罗斯当然没有必要为他们两肋插刀。可叙利亚就大不一样了,不惟老阿萨德和俄罗斯(苏联)关系深耕几十年,而且俄罗斯在叙利亚有塔尔图斯港和赫梅明姆军事基地,这对俄罗斯干系重大,如若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外好大喜功,对内内政缺失,这就注定了萨达姆和卡扎菲的悲剧命运,最后只有落得个身死名裂的结局。
俄罗斯救不了,谁也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