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拉加斯  > 加拉加斯新闻 > 正文 > 正文

有关乱世藏金的一点思考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3/20 15:30:35
北京皮肤科防治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马克思说:“货币天然是金银。”

这是因为金银具有化学稳定性,自然储量少,开采所需的单位劳动力相对恒定,而且易于切割和贮藏。集合了这些优点,使得金银在商业贸易中具备了货币的属性,从而渐渐成为了全世界流通的货币。

而中国古代又有一句话:“乱世藏金。”

本文结合货币演变的历史,试分析这句话的合理性。一家之言,欢迎探讨。

一般认为,货币的发展可以分为金属货币、银行券、价值符号三个阶段。

以金银为代表的货币,就是金属货币的代表,它们的特征在于,具备了开采、冶炼或者制造相关的劳动成本,这些劳动成本就是金属货币的内禀价值。

比如金子,因为化学稳定性,本身是不需要熔炼的,基本来自于开采。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形象表征了采金所需的劳动成本。这种成本就等于金子的内在价值。银子也类似。

由于金银储量较少,以铜为代表的金属货币在市场上具有一席之地,铜币的劳动成本自然就是冶炼。所以古代的金属货币,统一的价值测量方法一般就是称重。同种金属货币,重量越大,则越值钱——开采二两金子比开采一两金子付出更多劳动成本,所以二两金子更值钱。

所以古代官家要垄断铸币权。比如熔炼铜币,本来政府统一度量衡,x克一枚铜币(通常叫做某某通宝),一旦允许私铸,肯定会有不法分子偷工减料,比如用0.7克的铜铸一个币,这样一操作,只要把原来市面上的铜币收集起来,重新熔炼铸造,7个币就可以重铸出10个,生生变出3个币,简直无本万利。

当然了,有些时候,政府不让民间干这种事,然后自己偷偷干,把币越铸越轻,方口越开越大。老百姓让搜刮的没办法,商品只能涨价,原来一碗面卖7个币,现在得收10个,这就造成通货膨胀。物价膨胀了,肚子瘪了,农民就只能起义。

当然大多数时候政府也不会这么肆无忌惮,毕竟起义也不好对付。所以币值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与货币的开采、熔炼技术直接挂钩。以古代人的技术发展水平,某个历史时段淘金,和往前五十年淘金,不会有太大区别,所以金属货币内在价值相对稳定。

而随着生产力逐渐发展,货币需求增多,金属携带也不那么方便,银行券也就应运而生。

银行券就是金属货币的兑换凭证。比如古代晋商有票号,江南有钱庄,这些机构会在地窖里埋银子,根据银子的数量(重量)开具银票。

银票用于兑换金属货币,这里主要就是兑银子。所以银票也就可以流通。人们在买东西时,不再随身带银子,而是用银票交易(小额还是用铜钱)。

表面上看,钱庄或票号可能会开具多于其实际储银的票子。比如我是钱庄老板,我自己给家人多写几张银票,让他们去多买大米。显然这种行为,依靠道德是没法约束的。所以政府会干预银票的开具,比如做各种审查,做防伪标记等等。目的就是确保银票和藏银数额一致。

当然,就算政府干预失败,多开银票的行为也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大。一旦银票的数目超出藏银过多,很明显商家就会警觉,因为票子毛了。那么商品自然也就会涨价。银票的持有者,也就是老百姓们,就会自然而然地选择兑换银子——这票子让人动了手脚,还是把银子兑了心里踏实。

那这样看来,如果银票真的比地窖里的银子多,总有人的票会没法兑现。这要让人发现,钱庄老板破产是轻,说不定小命就没了。

所以银票,或者说银行券,实际就是金属货币的凭证,或者影子。用计算机的术语来说,银行券是金属货币的指针,如果没和相应的金属对应上,产生野指针是要出事的。

那么价值符号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般认为,当金属货币的内在价值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时,以金属货币为基准的货币体系就会动摇。

比如美国在二战后推行布雷顿森林体系,约定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世界各国的贸易都用美元流通。所以这时的美元,基本和咱们古代的银票是同性质的。至于为什么用美元嘛,一是因为美帝的黄金储量最大,相当于最大的钱庄;二是因为美帝武力比较猛。

可是随着战后生产恢复,经济腾飞,人口、商品数高速增长,美国人控制不住自己这个手啊,难免多印一些美元,多为美帝老百姓谋福利。

到后来又去越南打仗,印钞机打开就停不下来了。

古代人尚且知道票子毛了,要兑换银子。各国政府又不是傻子,让你美国人吃白食,比如法国总统戴高乐就要求用手里的美元换回黄金,大伙儿纷纷效仿。后来美国人就干脆拉下脸,说这个兑黄金的合同结束了,以后美元就是唯一的流通货币,黄金就不给你们兑换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瓦解。之后的美元,也就不再是银行券了,而成为一种价值符号。原本银行券等额兑换金属货币的功能,至此土崩瓦解了。什么叫价值符号,就是说我政府给你印多少钱,你们就当多少钱花,这世上再没人用金子银子购物了。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是挂钩的,美元印多了,人民币也就会加印,否则双边贸易就会不对等。很显然,价值符号不存在内在价值,因为金属的开采劳动价值在今天的纸币上已经体现不出来了。一定要说价值符号的价值,那就是政府背后的武力价值。美国政府说,我的钱印了,你就得用,不用,你先问问我的舰队答不答应。各国政府为了维持进出口贸易稳定,基本就是跟着美国一起印。当然,不排除一些国家偶尔抽风,印得比美帝还多,那往往这样的国家会限制美元兑换,比如一天只能兑小部分额度——这时的美元就有点类似以前的金子,因为相对来说,它比当前这个国家的价值符号稍微稳定一点。

最后来看,乱世为什么要藏金。放在古代是很好理解的,在银行券的时代,银行券永远是金属货币的影子。无论盛世、乱世,理论上金属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等于其重量乘单位重量的开采劳动成本。所以世道一乱,人心不古,强盗横行,手里那几张银票搞不好就被抢走了,甚至有可能票号都被劫了,那银行券更成了废纸。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搜集金子、银子,自己偷偷给熔了,然后藏在地底下,等世道变好了再挖出来用。这就叫乱世藏金。

而到了价值符号时代呢,其实“藏金”在很多时候就算不上一个最优的选择。金子确实有稳定的开采价值,但问题是现在流通的货币不是金属货币,而是美元。但是美元本身的内在价值不稳定,因为美帝喜欢印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在理论上,藏黄金也好,藏美元也好,所谓“追求价值稳定”的目标,大抵是无效的。不过对一些印钱速度远大于流通货币美元的地方来说,比如委内瑞拉津巴布韦之类的,这些地方的近况也确实配得上“乱世”二字,所以藏金藏美元倒不失为一条良策。

而在不那么乱的国度,往往最好的保值物,是价值符号的流向所在。有的地方是房子,有的地方是股票,国情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当然了,有的时候,不那么乱世的地方,也会产生一些相对乱世的危机,比如打打毛衣战之类的。这时候,金子虽然不流通,好歹有内在价值,总比任意贬值的价值符号强得多,买金子的人多,金价自然也就涨了起来。这大概也算是乱世藏金的另一种体现吧。

————————————

文章首发公·众·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alajiasia.com/jljsxw/10943.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加拉加斯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