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下午在去小孩同学家里聚会的路上,我跟女儿说:你等会过去把礼物给她爸爸,不想小孩像给我纠正错误一样回答说:他没有爸爸,他只有两个妈妈.
其实我知道女儿这位同学有一对妈妈,他们家的家庭结构与大部分家庭有一些不一样,只是这对我这种完全没有经验的人来说怎么称呼却是一个考验,所以我也只能改口连声说:"okok,给他的妈妈们."
在来到他家的时候,我们把车停在他们房子外面,这个房子从外面看的时候很迷你,正前方看上去只有七十多平,推开门走进去的才发现别有洞天,不仅有四个睡房,还有一个非常舒服的露台,后院如一个小型公园一样宽敞,他们特意为生日布置了房间,卧室因为私密性高也临时锁起来了,尽管如此,整个房子内部空间还是非常大,客厅和过道的每个交流都精心准备了很多常见的party食物.
这位过生日的小朋友我之前见到过他的其中一位妈妈,他的妈妈知道我是中国过来,就跟我介绍说我的太太是中国混血,她顺手给我看了他小孩和太太在一起的照片,从这张照片来看我完全认不出来她太太有中国的父母,而是很典型的非裔的面孔,今天来到他家,我也无法抑制好奇心的找到她太太攀谈起来。我第一次见到她,跟她介绍我是中国人,她笑容满面的说:”是的,你刚进来我注意到了,因为你在跟你先生说中文.”我很意外并不知道她能听明白中文,于是我问她:你学习过中文?她说":是的,我在北京的北师大读过一年书,那时候生活中应付没问题,现在也还能听懂一些."
进到房间一共就两对老人,一对坐在过道的椅子上,他们看起来非常慈祥,一言不发,看起来有些拘谨,与之有着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对坐在客厅的沙发中的那对老人,他们在沙发上与其他的家长侃侃而谈,于是我指着沙发上坐着两位非裔问她到":他们是你父母吗?于是他带着活泼又调皮的笑容回答说:“那个是我母亲和她后来结婚的丈夫,你可以从我的身高看出来,我不是他生的,一开始两位老人坐着我并没有察觉到她父母的身高,直到后来他母亲和父亲在吹蜡烛的时候都站起来,我才发现她自己一米六左右,而她母亲大概有一米七。她继父站起来几乎要碰到屋顶了,2米左右的个子走到之处都难以忽略他的存在.这个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位妈妈并不是自黑取笑自己是亚洲人才个子不高,而是因为她继父实在太高了。
另外两队坐在过道中间的老人,他们就一直看着过往的人群一开始,一开始我以为他们只是不善言谈,直到后来我在找水的时候经过,我问了他们一句":你们知道水在哪里了吗?"这时这位奶奶身体向前带着微笑的指着自己的耳朵说:”Losiento,nohablamosinglés.”他们并不知道我能听懂这句话,然后我立刻回答说":所以你们说西班牙语?"他们注意到我能听懂他们说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很激动地开始打破我刚刚进门时对他们的印象,开始问我一些问题,一开始我还能应付,尽管我的词汇量还不错,但是平常用的太少,几乎没有用过,基础的句子能大概听明白也能凑合回答,我跟他说我是来自中国,然后他们告诉我他们来自委内瑞拉是这边过生日的小朋友的同学的爷爷奶奶.他们接着问我中国与这边的时差有多久,我说有12个小时,后来他们又继续问了一个问题,说你到这里来多久了,我除了时间这个单词明白什么意思,其他并没有听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到这个时候也有些尴尬,一边可劲查字典一边试图回答他们的问题,这个时候他们的孙子刚好路过。那位爷爷温柔的拉住自己的孙子,让他孙子翻译这个问题,于是我西语回到跟他说我来这里半年了,后来他们跟他们的孙子问了很多问题让他继续用英语问我,虽然他们的孙子在边上,但是我还是能明白他们说的大部分的问题,于是回答的时候我又尽量直接自己用西班牙语,以免让他们的孙子来翻译,再后来我把女儿先生全介绍了一遍,他们满脸笑容的看着我女儿还拉着她手问好,而大为也是认识我以来第一次因为听不懂,完全懵了一样等着我给他翻译.于是相比起屋子里十几个大人,他们两老对我增添了许多亲近感,虽然只是简单地沟通几句,他们也很乐意耐心的听我回答.后来问我他们可不可以给你们拍一张照片,他们也欣然同意了,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照片:
(后来派对结束时这位奶奶特意跑到我跟前给了我道别,说很高兴认识你,还给了我两个长长的拥抱,还像母亲一样在侧脸颊上亲了两下,对于我这种从爱意不外露也不肢体表达的家庭里长大的人来说,也是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南美人的热情,这一个拥抱也是这次的party的一份意外收获,直到回到家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忘怀.也间接让我第一次站在老人的角度感受到了身在异乡的各种不易.而就在我写这个派对回忆录的时候她给我发了一条信息:BuenasnochesEmma,graciasporlasfotosestánmuylindas.Eresunapersonamuyagradable.Miesposoyyonossentimosfelicesporhaberteconocidoatiyatubellafamilia.Esperamosvolvernosvermuypronto.SaludosOmareyGladys.大意是:谢谢你给我拍的照片,我和我丈夫很高兴见到你和你漂亮的家人,期待能很快再见面)/(ㄒoㄒ)/~~
我接着在房间里转了一圈就继续准备去"公园"里试着拍一些孩子们的照片,走到他们的后院里正准备按快门的瞬间,突然听后方有人大声喊了一句":新年快乐."我猛然扭过头一看,是一个躺在地上的男孩.于是我相机就对着他拍了下面这个视频.
他提到自己从幼儿园开始就有学习中文,而学校每年会组织去中国六个星期实践运用.而这个娃也表示自己期待能去.我想他平时用的机会也不多,但能在看到我的那一刻马上自信的说出新年好已经是不错的开端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就是追着自家娃拍了一堆照片.跟其他过去的家长们唠唠.很快就到了这次party最有看头的一个环节.他们称为Pinata(掉糖果).一个十分结实的彩色的盒子里放了整箱子的糖果.而这个视频因为我激动的喊叫也有些抖动.但是还是打算放在这里分享下.(忽略我情不自禁的喊声...哈哈哈)
在房间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女孩在吃完一块蛋糕想要得到另一个纸杯蛋糕而担心妈妈不批准跑到我跟前瞪着大眼睛乞求的看着我要我帮忙给她拿,而她妈妈就在站在她身后监督者她,看到她找我的时候眉头紧锁,于是我马上跟她说这要问你妈妈才行...连很多大人都无法控制自己的甜食欲望,而对延时满足能力最弱的孩子们其诱惑也是不言而喻的.
抢糖的前一秒,我还有一种看到人类文明的巅峰值的错觉,他们小小年龄有序的排着队,非常有礼貌和耐心的等待着安排.
后一秒捡到糖之后的姿势是这样的:
和这样的(有一群刚抢了银行的男人在"分赃"的既视感):
还有这个女娃,带着杀出重围的架势
(裙子都不够用,生怕走路的时候掉了几颗哈哈哈):
稍微扯下两个与这次派对无关的话题:
这次抢糖现场她们如饿狼崽子看见肉了一样不顾一切冲上去的"厮杀"的场面也在预料之中的.现在的许多妈妈们(大部分爸爸对孩子的饮食完全不关心,吃不吃都不着急,更不会进行零食管控)对糖摄入量危机十分谨慎,很多妈妈都会控制家里的甜类零食摄入,(这个也许跟糖类摄入量过高的危害得到广泛普及有关,虽然控制不一定有最好的结果,但是我们在这一点上绝大部分人有着高度一致的意见.)
而且我也意外的发现很多妈妈会跟我一样在购买食物的时候都会仔细看成分和营养标签,特别是糖类的比例来决定要不要买某一种燕麦等.我想在美国的肥胖率如此高的年代也许也只有妈妈们会有危机意识了,与之相反的是,大部分爸爸在饮食上的意见与妈妈们完全相反,许多爸爸总是在这件事上如"伪圣母"般存在的扔一句话:孩子开心就好.
另外一件事就是之前就想提到的一个对我来说也算是差异的事情,那就是":有一种冷叫妈妈认为你冷".这个梗我听过很多次,以往住在中国的时候天气变化小朋友们总是第一时间披上外套.很多人说欧美人不怕冷,其实事实是他们对冷热调节跟我们没有区别,体质上也跟我们无异,这天这次派对上就验证了这个事实,这几天乔治亚大概温度四度到十度左右,我和大家一样穿着厚厚的毛衣,两件长袖站在外面还是被风吹得瑟瑟发抖,大为也是长袖加毛衣,还是顶不住寒冷跑进屋子里取暖.而这些孩子们和其中少数几个大人,却是另外一个气候得人一样,有的短袖有的棉袄.我问过无数个小孩说你们大冷天的短袖冷不冷,每次答案都是两个字:不冷!!如果他们有这样的感觉也一般已经穿上了.记得在华盛顿的时候即使外面温度快结冰,大人们也捧着热茶站在寒风中发抖,可那群熊孩子也大部分都是短袖或者单薄的一件衣服.他们的父母也经常说这些家伙好像生活在另外一个climatezone一样.孩子们不喜欢身上挂很多件衣服,跟小时候不喜欢穿鞋戴帽子一样.正是印证了那句话,这世界上还真有一种冷,是你妈说你冷.
EmmaKurt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alajiasia.com/jljsly/10419.html